【产业研究】区域特色农产品的现代流通方式、机制创新
近日,由渤商所支培元博士作为通讯作者,参与撰写的论文《区域特色农产品的现代流通方式、机制创新与实现路径》被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刊登发表。该论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支持“农消对接型特色农产品流通机制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文章探讨在新形势下,如何利用现代流通方式推动区域特色农产品转型升级,加快农产品产业电商发展,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原文转载如下:
一、区域特色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的内涵
区域特色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数据与区块链等技术开发新型产业电子商务平台,有效整合区域范围内特色农产品生产、贸易、需求各环节中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等流通要素与服务,形成区域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数字化流通渠道与流通模式,并通过流通模式、流通机制创新形成产业要素集聚、产业电商云集、服务体系完善、竞争合作共赢的新型现代农产品流通方式。
二、区域特色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机制创新
区域特色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以特色农产品现代流通机制为联结和保障。特色农产品现代流通机制是指农产品产业生态链各参与主体以及传统农产品流通要素在新的技术条件下通过流通主体组织创新、交易方式创新、金融方式创新、物流方式创新、信息共享与风险控制方式创新以及供应链一体化创新等所形成的新型流通主体及流通要素的联结方式及结合形式。
1.建立基于产权结合的供应链流通组织机制
对于传统的流通主体组织形式,引入公司战略管理、股权结构设计、股权激励等方法,按照现代企业制度与组织形式进行改造。比如将原本在农产品销售中处于劣势地位的农业生产者纳入现代化企业经营实体,在区域特色农产品电子现货交易中心进行挂牌、预售等,并约定按照事先确定的比例分配销售收入,从而保证农业生产主体在产品销售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产品定价的主动权,还农民议价权;还能保证农民利益,使农户或农户联合体共享优质农产品的优质回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增产增收。
2.建立基于要素融合的供应链流通贸易机制
依托区域特色农产品电子现货交易与服务平台,在整合供应链流通要素商流、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基础上,采用竞买、挂牌、预售、新预售、集采等新型农产品电子现货交易模式或组合模式进行农产品现货买卖双方的议价、撮合、成交等操作;通过交易机制创新,链接农产品生产者、加工商、经销商、物流商、银行及信贷公司、保险公司、产业服务提供商、机构用户或终端消费者等多主体,最终形成产品或服务优质优价、公平竞争的市场竞争机制。
3.建立基于产融结合的供应链流通融资机制
即促进金融服务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通过建立企业信用评估机制,构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信用链,通过业务设计与信用传递有效解决供应链头部或末端流通企业融资难问题。着眼于服务实体经济中的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一方面帮助生产经营者解决“销售难,回款难,定价难、融资难”的四“难”问题;另一方面帮助消费贸易者实现“好货、好价、好贸易、好融资”的四好诉求,推促实体产业智能化升级、规范化发展。
4.建立基于物流联盟的供应链仓储物流与配送机制
围绕上市挂牌品种,基于物流联盟理论,依托云技术,在全国各区域中心建立分仓,由公司总部建立一体化的信息系统,用信息系统将全国各分拣中心联网,分仓为云,信息系统为服务器,实现配送网络的快速反应。
5.建立基于大数据、区块链的供应链信息共享与风险控制机制
依托大数据,实现供应链主体间信息流动与共享;并通过引入区块链技术,构建能够衔接农产品生产、运输、消费等相关方在区块链账本上共同记录票据信息和交易信息的农产品供应链数据管理系统,最终形成以订单(即产品需求)为驱动,流通信息畅通、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农产品流通闭环产业生态链。该流通产业链不仅具有优质、高效、全产业链可追溯等特点,还具有价值创造和创新发展的内驱力。
6.建立基于订单驱动的供应链一体化现代流通机制
依托于区域特色农产品电子现货交易与服务集成平台,机构或个人用户根据平台所提供的供货信息和自身需求偏好下订单,供货商或生产商根据订单信息,启动电子现货交易的不同模式。在此过程中,该模式提供市场、质检、仓储、物流、融资、信息等全产业链市场服务内容,从而形成产需衔接、融合共生的新型生产、供应、贸易、服务、流通与消费一体化的现代流通新机制。
注:本文转载自[ 农业行业观察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反对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对我们的转载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